首页 > 诗文 > 朱厚熜的诗 > 送毛伯温

送毛伯温

[明代]:朱厚熜

大将南征胆气豪,腰横秋水雁翎刀。

风吹鼍鼓山河动,电闪旌旗日月高。

天上麒麟原有种,穴中蝼蚁岂能逃。

太平待诏归来日,朕与先生解战袍。

战争 

送毛伯温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将军你争伐南方,胆气豪迈无比,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。

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,战鼓擂动,山河震动,日月高标。

将军神勇天生,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,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,怎么能逃走呢?

等到天下太平,将军奉诏,班师回朝的时候,我(指嘉靖自己)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,为将军接风。

注释

毛伯温:字汝厉,吉水(属江西)人。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。1539年(明世宗嘉靖十八年)派他讨伐安南(越南)莫登庸之乱。他出征一年多,兵不血刃,平定安南,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。

大将:指毛伯温。

横:横挎。秋水:形容刀剑如秋水般明亮闪光。雁翎刀:形状如大雁羽毛般的刀。

鼍鼓:用鳄鱼皮做成的战鼓。

旌旗:指挥作战的军旗。

麒麟:一种传说中的神兽,这里用比喻来称赞毛伯温的杰出才干。

蝼蚁:蝼蛄和蚂蚁,这里用来比喻安南叛军不堪一击,不成气候。

诏:皇帝的诏令。

朕:皇帝的自称。先生:指毛伯温。

送毛伯温鉴赏

  这是毛伯温出征安南时,明世宗朱厚熜(cōng)为其写的壮行诗。首联写主将气概和出师时的装束,充满豪壮之气。颔联写鼓鸣旗展,以衬军威。前四句是对毛伯温和将士们的赞扬,称赞他们豪气凛然,撼动山河。颈联作敌我分析,言麒麟有种,蝼蚁难逃,用“蝼蚁”来蔑视叛军,比喻中有议论。尾联既表达了对毛伯温出征必胜的信心,更是对毛伯温的信任和鼓励。全诗写得明白晓畅,铿锵有力,气势非凡,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。

朱厚熜简介

唐代·朱厚熜的简介

朱厚熜

明世宗朱厚熜(1507年9月16日-1567年1月23日),汉族,明宪宗朱见深之孙,明孝宗朱祐樘之侄,兴献王朱祐杬之子,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。明朝第十一位皇帝,1521年—1566年在位,年号嘉靖,后世称嘉靖帝。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,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,他为人非常聪明,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。史书评价嘉靖帝为“中兴之主”,说他“有不世之奇谟六,无竞之伟烈四,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”。

...〔 ► 朱厚熜的诗(3篇)

猜你喜欢

宫词 其一二五

花蕊夫人徐氏

海棠花发盛春天,游赏无时引御筵。绕岸结成红锦帐,暖枝犹拂画楼船。

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六十五

明代释函是

菊花开灿烂,溪水日潺湲。不睹黄云暗,焉知白露繁。

稻粱迟社燕,茗盌对山村。回首成衰迈,还应望石门。

送陶元庸之越

释妙声

吴越山川一水分,总戎今属李将军。旌旗影动鼋鼍窟,鼓角声连虎豹群。

徼外遐荒来送款,幕中宾客总能文。想君禹穴题诗处,长向姑苏望白云。

送水云归吴

郑惠真

琵琶拨尽昭君泣,芦叶吹残蔡琰啼。

归见林逋烦说似,唐僧三藏入天西。

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二

清代朱彝尊

青粉墙低望里遥,红泥亭子柳千条。

郎船但逐东流水,西丽桥来北丽桥。

代书寄品库部

宋代邵雍

周王八骏走天涯,争似君家四宝奇。

郑洛风烟虽咫尺,恨无由往一观之。